编者按 2024年第12期《信息化建设》杂志推出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专刊,其中对2024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进行了分主题、全方位、深层次回顾。2024年12月30日起,中心开设“博览会回眸”专栏,对相关系列文章进行刊发。本期转载我中心张雪征、马赛撰写的文章《以AI为“支点”,撬动产业与区域发展》。 自 2022 年底 ChatGPT 横空出世,两年来,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快速从实验室外溢到千行百业,已然成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新支点。今年,人工智能作为主线贯穿了整场互联网大会,AI 的身影随处可见。在乌镇开启“新十年”华彩序章里,人工智能产业已成为诸多领域破局革新、提质增效的新引擎,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风向标。 全产业链呈现,算力、数据、算法、应用新品涌现 人工智能产业链由上游基础层的数据、算力等软硬件产品,中游模型层的通用大模型、行业大模型,下游应用层的各领域应用共同构成。本次博览会汇集了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最新科技成果——算法持续精进、算力节节攀升、模型精准度与泛用性加快跃升,各行业被快速革新,头部企业携前沿成果引领产业发展,初创企业凭借奇思妙想崭露头角,产学研深度联动、多方合力,AI 产业不断繁荣。 上游基础层,算力是人工智能运行的“强劲引擎”,数据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底层基石”,两者共同为算法高效运转铺就“高速轨道”。今年展示的算力领域技术产品既有指令集规范、芯片,也有服务器、智算平台等。龙芯、上海图灵量子加密芯片、云知声智能 AI 语音芯片等多款“中国芯”集中亮相;中兴通讯高性能超节点 GPU 服务器、本源量子计算“悟空芯”超导量子处理器、中科曙光浸没相变液冷计算机等服务器产品同台竞技;阿里巴巴达摩院构建的 RISC—V 标准生态圈、中国电子可信智算云平台、长三角芜湖集群算力公共服务平台、中国电信的息壤一体化智算平台等纷纷登台。数据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覆盖了数据应用、数据资源管理等方面,如杭州蚂蚁酷爱科技发布的“AI 数据合成与生产平台 AIGD”高效合成海量优质数据,贵州数据宝带来了数据资产软硬件一体化管理平台,实现一站式精细化管控。 中游模型层,是当前人工智能产业的“关键核心”,这一层面的突破,加速了人工智能的产业化。今年超 40 个模型汇聚一堂,其中以阿里通义千问大模型、华为盘古大模型、腾讯混元大模型等为代表的通用大模型占据 C 位。各类垂直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金融领域大模型翘楚同花顺问财、国内首个心理行业应用大模型连信洞见人和、传媒领域大模型传播大脑等,分别在各行业的分赛道上领跑。 下游应用层,人工智能的各类应用更加争奇斗艳。天目山实验室的“小天”无人机自主作业智能体,相芯科技的数字人,商汤集团的“如影 SenseAvatar”,蚂蚁集团的“AI 换脸”对抗技术,中国电子与天津大学合作研制的“脑语者”等一系列人工智能应用产品,则真正让趋势性产品从前沿构想稳稳落地,在现实中生根发芽,推动未来生活大步朝智能化、便捷化方向迈进。 区域竞相展示,AI产业呈蓬勃发展之势 AI 引领新一轮产业变革已经成势之时,诸多城市加入了这一竞逐赛,希望在下一轮的产业布局中占据先机。本次博览会上,近 10 个区域组团携手生态企业集中亮相,推介当地在人工智能产业上布局的成效,以期吸引更多的企业与资源。 宁波将人工智能的布局重点放在 AI 智能终端、AI +智能制造等领域,展示了朗达科技的AI 智能终端盒子、书写芯忆的 AI 动态情绪分析测评系统、浙江航工智能科技的装配机器人、蓝卓的 supOS 工业操作系统等。余杭加快人工智能、脑机接口、低空经济等领域布局,带来了申昊科技列车巡检机器人、强脑科技 BrainCo 智能仿生手、迅蚁物流无人机、昊舜无人机机场等产品。中国视谷作为杭州智能物联万亿级产业生态圈的重大平台,带来了云深处智能四足机器人、灵伴科技消费级空间计算套装、先临三维高精度扫描仪、大华夜视相机等一系列视觉智能产品。芜湖、贵阳聚焦算力、数据产业,带来了跨境绿色量子信息算力中心、“东数西算”芜湖集群的相关展示。东道主桐乡重点展示其作为全国首批车路云一体化试点城市之一的产业特色和实力,包括蘑菇车联信息科技的车路云一体化方案及产品、测迅汽车科技的智能汽车安全测试解决方案、浙江宇视系统的车路云一体化解决方案、上海仙途智能自研自产的无人驾驶清扫车等。 注重合作实效,精准对接加快AI生态繁荣 数字经济产业合作大会是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三项“永久举办地”特色活动之一,已连续举办 6 年,累计签约项目 268 个,落地了“乌镇之光”超算中心等 10 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71 个。 今年大会以“人工智能·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现场签约 63 个合作项目,总投资超 1000 亿元。签订的项目涉及人工智能、智能物联、集成电路等数字经济多个核心领域,具有技术领先、市场前景广阔、补链强链延链的特点,进一步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基础。 其中,杭州中科星图深海科技项目,以无人智能海洋环境探测、水下目标探查装备为基础,研发海洋无人移动观测平台和智能探测设备;宁波翼程智能座舱总部项目,聚焦智能座舱领域增强现实抬头显示产品技术研发,已陆续在北汽、吉利、比亚迪等车厂获得量产订单;嘉兴华曜精密科技生产基地项目,投资建设超薄柔性显示 OLED 精密零组件产线、微型飞行器等消费电子信息类产线;金华还将打造浙中人工智能产业园,通过建设算力中心和产业园,构建人工智能全产业链。 数字浪潮奔涌而来,伴生的新业态、新产品持续激发着经济增长新动能。近年来,浙江借助乌镇峰会平台,签约了一大批优质数字经济项目,带动浙江数字经济增加值连续 10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 年达 4.33 万亿元,占 GDP 比重达 52.5%。今年前三季度,浙江省装备、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 10.3%、8.5%、7.7% 和 8.2%。 今年的博览会见证了人工智能产业以惊人速度裂变的过程。面向未来,技术前沿仍有待持续突破,量子计算与 AI 深度融合有望在算力上实现“量子跃迁”,脑机接口携手 AI 可以开辟人机交互新维度,新型存储技术配合 AI 数据管理为智能进化注入不竭动力;商业格局有望加速革新重塑,AI 驱动跨国公司全球运营“一盘棋”,本土创新企业或可依托特色场景、本土数据优势孵化“小而美”爆款 AI 应用。同时,围绕 AI 领域的知识产权交易、技术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正蓬勃兴起。放眼遥望,一个科技赋能、价值共创的产业体系正在架构完善,在“互联网之光”的持续映照下,AI 产业的未来如星辰大海,拥有无限的发展空间。 来源 | 2024年第12期《信息化建设》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