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4年第12期《信息化建设》杂志推出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专刊,其中对2024年“互联网之光”博览会进行了分主题、全方位、深层次回顾。2024年12月30日起,中心开设“博览会回眸”专栏,对相关系列文章进行刊发。本期转载我中心高媛撰写的文章《点亮科技之光 , 大模型的创新与竞逐》。 当前,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已达两百余款,其发展之势如汹涌浪潮、不可阻挡,在今年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就可窥其势。 今年的峰会上,不仅“互联网之光”博览中心专门开辟了算法模型板块,展出 40 余个基础及垂直大模型,而且在“直通乌镇”全球互联网大赛上专门设置 AI +创新应用特色赛,在峰会多个分论坛、AI 创新应用发布会等多项活动中,大模型随处可见、极为醒目。在本届峰会上,观众如幸运的探险家,能一次性领略众多大模型的独特风采。 竞逐激烈:百花齐放的大模型时代 今年的峰会上,大模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央国企、大厂、创业公司等各路“大咖”纷纷携自家大模型精彩亮相。大模型的角逐已经从技术参数的比拼进阶到产品应用的加速落地。 众多央国企不仅在大模型赛道展现出强大实力与担当,更是从顶层战略上体现出对大模型的高度重视。比如,三大运营商都带来了自己的大模型及行业应用,构建起涵盖语义、语音、视觉及多模态的大模型能力体系。 投身大模型的研发和应用,怎么会少了“大厂”的身影。华为展台前排起长队,观众扫码即可领取具身智能生产线实时喷码制造的定制产品。这是基于盘古大模型等技术打造的工业级具身智能操作闭环技术体系,解决了高端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具身智能改造难题,推动国产设备无人化、智能化发展。腾讯展台展出的混元大模型和基于大模型开发的 AI 助手类App“腾讯元宝”,也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关注。而淘宝则带着“淘天大模型生活消费应用‘全家桶’”参加了今年的“直通乌镇”大赛,聚焦电商、生活和消费场景,利用独立研发的通用大语言模型从零开始训练并增强电商能力,荣获 AI +创新应用特色赛三等奖。 聚焦双创展区,创业新星们也展现出领跑实力。智谱 AI 技术团队来自清华,仅成立五年多就跻身国内“新 AI 六小龙”,今年推出的新一代基座大模型已升级为 GLM—4—Plus,能力比肩世界先进水平。此外,蚁坊软件利用大数据智能分析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颠覆传统舆情报告制作方式,让分析师能在短短 10 分钟内生成专业舆情报告,效率提高 10 倍以上。数智元宇展出了“基于 AI 大模型的未成年人保护智能教育平台”,产品包括数字人互动教学、AI 虚拟人交互一体机等。 大模型产品加速落地的背后,是企业对技术创新的不懈追求和对市场需求的敏锐洞察。企业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优化算法、增加数据量,不断提升大模型的性能和稳定性;另一方面积极与各行业深度合作,将大模型与实际应用场景紧密结合,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创新。 创新引领:“1 + N”格局的浙江实践 在大模型发展的浪潮中,浙江以独特的“1 + N”模型格局,彰显出强大的创新引领力。博览会上,阿里的展台四周人头攒动,众多开发者与技术人员热烈地交流互动。通义千问大模型作为国内唯一多次霸榜全球的自研基础大模型,在多语言处理、上下文理解、多任务处理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并且其真正实现全尺寸、全模态开源,为广大 AI 开发者和中小企业降低了大模型训练成本,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围绕通义千问这个核心的“1”,浙江众多垂直大模型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N”。在浙江数字经济成果展上,一个个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垂直大模型引得观众纷纷驻足体验。同花顺问财 HithinkGPT 大模型在金融领域可为用户提供智能投研、智能风控等多种类型的服务。“传播大脑”在传媒领域实现了从内容创作、编辑、审核到分发的全链路智能化,能大幅提升新闻生产效率,已经成为媒体人的得力 AI 助手。而在 AI 创新应用发布会上,中昊芯英历时近 5 年全自研 GPTPU 架构高性能 AI 芯片“刹那 ®”并实现量产。“刹那 ®”拥有完全自主可控的 IP 核、全自研指令集与计算平台,在处理大规模 AI 模型计算和推理任务时的算力性能达国际第一梯队水平;中国电科南湖研究院推出的类脑医疗大模型“脑启—素问”,在CMB—Exam 的排名中以平均分 90.9 夺得第一,体现了其在医疗大模型评测中的卓越性能。除此之外,虹软 ArcMuse 计算技术引擎、惠利玛 Vali 鞋履 AI 设计平台、连信“洞见人和”心理大模型等在图片、视频等多模态生成领域也展现出卓越的能力,真正实现降本增效,为整个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革新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产品新技术首发成果中,火石产业经济大模型和可之教育大模型两个浙江的大模型惊艳亮相。其中,火石产业经济大模型基于百亿参数规模通用大模型的深度学习能力和火石创造产业经济语料库,为各级政府、园区发展产业和分析决策提供支撑,实现查数取数效率提升 80%、5 秒输出招商清单和企业评价报告。 截至目前,浙江已通过国家网信办备案的大模型达 23 个,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积极推动“1 + N”模型格局的发展,一方面为大模型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氛围,另一方面注重大模型生态建设,拥有全国第一、全球第二的模型开源社区“魔搭”,促进不同大模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浙江正以创新为动力,在大模型的发展道路上阔步前行,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未来可期:大模型发展路在何方 大模型正处于快速发展与变革之中,未来有着诸多值得期待的方向。 技术深化与融合。多模态大模型有望成为主流,实现文本、语音、图像等多种数据形式的交互与理解,在智能驾驶、智慧城市等领域发挥更大效能,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体验。同时,大小模型协同将不断强化,大模型提供基础认知和泛化能力,小模型专注特定任务的高效执行和快速响应,两者结合以契合不同场景的性能与成本需求。 应用拓展与创新。大模型将在医疗、教育、金融、工业等更多行业深度应用。基于大模型的创新应用不断涌现,如各类智能体将让大模型走入寻常百姓家。“模型即服务”等新商业模式不断催生,如阿里云百炼—模型服务平台集成了上百款大模型 API,为开发者降低使用门槛和成本。 安全与伦理考量。随着大模型技术深化及在关键领域应用增加,要构建更强大的安全防护机制,确保模型不被恶意攻击利用,保障其安全可靠。同时,在数据收集、存储和使用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用户隐私保护,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法规,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和滥用。 未来,大模型工作者和参与者应以实干精神推动大模型持续创新与广泛应用,助力社会发展,携手迈向智能时代,让科技之光照亮人类前行之路! 来源 | 2024年第12期《信息化建设》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