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④ | 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成就

发布时间:"2021-01-08 08:50" 


开栏的话: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当前,全省经信系统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着力谋划“十四五”时期经信工作干什么、怎么干,争先创优、克难攻坚,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开路先锋,努力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展现经信担当、作出经信贡献。


12月17日起,浙江省经信厅官方网站开设“回眸‘十三五’ 展示新成就”专栏,系统梳理“十三五”以来全省经信系统的改革发展成就,见证可喜变化,传递发展信心,开启崭新征程。本期聚焦浙江省中小企业“十三五”发展成就。敬请垂注。



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

加快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


“十三五”以来,全省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和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办国办《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按照《浙江省中小企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标任务,以全面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快推动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促进中小企业创业兴业。积极培育创业队伍。通过实施省151人才工程培养人员、“金蓝领”出国进修计划和现代服务业高端人才培养计划、“创二代”企业家培训等出国培训项目,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富有创新能力的国际化创业人才队伍。加快创业载体建设大力建设发展小微企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2016—2019年:新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为7家、9家、15家(2018年未开放申报),累计新增31家;新认定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为23家、23家、31家、29家,累计新增106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分别为66家、40家、49家(2018年未开放申报),累计新增155家;新认定省级众创空间129家、141家、99家、120家,累计新增489家。推动小微企业上规升级2013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小升规”工作,持续推进小微企业上规升级、提质增效。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意见》(浙政办发〔2013〕118号),制定出台新一轮小升规行动计划,即《关于印发浙江省深化“小升规”工作促进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计划的通知》。2016—2019年,全省分别完成“小升规”企业3300家、4781家、6147家、5598家,累计完成19826家,已超额提前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完成率达198.3%。截至2020年9月底,全省规上工业企业达46315家。引导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制定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7〕15号)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雏鹰行动”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9〕28号),引导小微企业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发展。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已达5.3万家,提前完成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全省已认定“隐形冠军”企业共122家,隐形冠军培育企业886家;入围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家,第二批143家,累计162家,居全国第一。


深化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培育壮大创新主体,着力加快培育创业创新主体,发布《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版、《浙江省鼓励支持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离岗创业创新实施办法(试行)》等,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创新创业。通过实施“千人计划”“海鸥计划”等大力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和团队。落实《浙江省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2016-2020年)》,构建科技企业“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梯次培育机制,形成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高新技术企业顶天立地的局面。截至2019年底,累计认定科技型中小企业63677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6316家。启动开展“千企攀高”行动,2016年省科技厅研究出台了《浙江省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指导性意见》,2016-2019年,分别认定高成长科技型中小企业1431家、1484家、1450家、1828家,四年累计认定6193家。推动协同创新平台建设针对科研院所大型仪器闲置,而广大中小企业却缺乏检验检测条件的情况,开展公众创业创新服务行动,全省率先上线科技创新云服务平台,推广应用“创新券”,组织500家创新平台载体、5000台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落实《关于推广应用创新券 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意见》,探索实行“创新服务券”等购买公共服务方式,推动科研设施和仪器设备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的运行机制。2016-2019年,全省创新券发放额分别为4.4亿元、6亿元、11.3亿元、16.1亿元,申领企业数分别为9929家、12354家、13528家、15340家,有力推动了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降低了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修订《浙江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把强化对科技人员的奖励与激励、创新券制度、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科技特派员等措施上升为法规条文,着力打造全国一流的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中心,拓宽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网络信息获得先进技术的渠道。2016-2019年,浙江省技术市场交易总额分别为365.62亿元、614.76亿元、989.32亿元、1475.83亿元。“互联网+中小企业”工程积极推动引导中小企业拥抱互联网,构建多种形式的互联网“双创”平台。阿里巴巴创业孵化平台淘富成真项目属于以互联网企业为主导的资源链接“双创”平台模式。“毛衫汇”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以传统块状经济为主导的工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模式。虹软视觉人工智能开放平台是以研发机构为主导的创新资源开放“双创”平台模式。新昌陀曼轴承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以小微企业关键价值环节数字化改造为核心的“双创”平台模式。


推进中小企业提质增效。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制定出台《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程实施意见》,组织开展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工作。2016-2018年共培育确定314家“创新型示范企业”(2019年开始对企业培育作了归并调整不再评定创新型示范企业)。以“发现好项目、培育好企业、激发新动能”为主题,连续组织举办“创客中国”暨“浙江好项目·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挖掘发现一大批优质项目,有效激发了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的活力和动力。其中2020年全省推送项目获得全国总决赛创客组二等奖1个,企业组三等奖1个。推进质量品牌提升,全力推进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发布实施《“浙江制造”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作出在新时期构建浙江标准体系,提高浙江制造产品品质,打响浙江制造品牌的重要部署。全省商标每万家企业商标注册数从2016年的7813.39件/万家,提高到2019年9868.63件/万家。提升经营管理水平,组织开展“创业之星”评选工作,并对“创业之星”企业负责人进行经营管理提升培训。举办全面质量管理巡回辅导活动。联合健峰集团,围绕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在全省开展了以“新常态下企业经营新利器——互联网+工业4.0+实战型TQM”为主题的系列公益辅导活动。组织省内隐形冠军及培育企业和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开展对标提升培训活动。累计辅导培训企业2000多家。



推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打造小微企业发展特色化基础性平台,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发展缺空间、缺配套、缺服务等问题。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小微企业园区建设管理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浙委办发〔2017〕2号)、《关于加快小微企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委办发〔2018〕59号),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微企业园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浙小微园办〔2020〕6 号),全面推进小微企业园区建设提升工作。2018年,省委、省政府在温州召开全省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暨“低散乱”整治推进大会,时任省委书记车俊等7位省领导出席,2019年、2020年省政府连续两年召开小微企业园建设提升现场推进会。着力把小微企业园打造成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和孵化成长的主平台主阵地,大力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规范发展、安全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截至目前,累计审核认定小微企业园1044个,建筑面积9631.8万平方米,入驻企业5.3万家,就业人数90.4万人。其中,生产制造类园区649个,占总数的62.2%。积极推荐小微企业园申报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截至目前累计创建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累计20个。


促进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发布实施《浙江省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培育创建一批绿色工厂、产品、园区和供应链示范企业,促进全产业链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十三五”以来,我省共有121个工厂、108个产品、7个园区、13个供应链示范企业入围工信部绿色制造名单。推进绿色制造试点示范,“十三五”以来,我省共有15个项目列入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项目,14家企业中标工信部绿色制造系统集成供应商。


推动中小企业开放发展。组织企业参加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韩环境产业洽谈会、中日浙静中小企业对接交流会等各类国际会展交流活动。加强与台湾中小企业总会、台湾工商企业联合会等沟通合作,组织两岸企业举办浙台智能制造产业合作推介会。推动构建中外中小企业合作区,围绕高端装备、汽车关键部件、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领域,以产业融合、产城融合为重点,创新产业发展模式、园区开发模式、开放合作方式,推动嘉兴、台州及宁波慈溪等地构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支持温州、金华、义乌等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业务,统筹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在关区范围内的发展。支持杭州综试区“六体系两平台”和世界电子商务平台(eWTP)杭州实验区建设。加大与外管、国税等管理部门的管理协作和联系,进一步简化通关手续,全面优化跨境电子商务海关监管流程。


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打造全省中小企业服务“一张网”,率先在全国开通运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坚持“互联互通、协同服务”,做到省、市、县三级平台服务标准、服务数据、服务热线、服务品牌“四统一”。2019年,开发建设全省企业综合服务平台,11月13日在第五届世界浙商大会上正式开通。2020年依托省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创新推出聚焦企业精准服务的“企业码”,上线码上政策、码上直兑、码上诉求、码上合作等功能。截至12月22日,全省263.4万家企业领码用码;集成发布省市县三级惠企政策12504条,兑现政策资金150.9亿元;受理企业诉求95846件,办结率达98.6%。积极培育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机构(平台),评选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64家,创建国家级示范机构(平台)28家。总结温州、嘉兴、台州开展小微企业服务券试点工作经验,在全省全面推广小微企业服务券制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降低小微企业购买服务成本,促进服务机构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


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积极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深入贯彻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营商环境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打造最优营商环境。2019年,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执法检查中,我省贯彻实施工作得到检查组组长陈竺副委员长的肯定表扬;我省杭州在全国中小企业发展是评估中取得了综合第二的好成绩。在全国省域层面率先制定出台促进民营企业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民营企业发展促进条例》。条例着重破解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在市场准入、要素使用、监管、权益保护等方面的不平等问题,打造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持续得到优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浙政办发〔2018 〕59)、《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7〕15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雏鹰行动”培育隐形冠军企业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9〕28号)等扶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和降本减负方面的政策举措。尤其是疫情期间,我省分别于2月5日、3月6日、7月20连续出台了支持小微企业渡难关“17条”“18条”“19条”三批政策共54条。政策顶格落实了中央有关政策,同时在地方权限内制定实施更大力度、更加精准的帮扶措施,含金量高。协调各地各部门加大政策宣传,制定相关配套文件,简化享受程序,抓好政策及时兑现和落地,得到广大小微企业的普遍欢迎。截至11月底,三批政策累计减轻中小微企业负担1324.9亿元。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创业投资,省政府2015年设立200亿元的政府产业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2018年开始实施2.0版,组建100亿元的特色小镇产融联动子基金、100亿元的金融稳定投资基金、50亿元的凤凰行动投资基金、100亿元的数字经济产业投资基金、20亿元的创新引领基金、8亿元的区域联合创新基金。加强与银行的协调沟通,落实《关于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促进浙江省科技金融结合的实施意见》,建立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扩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力度。通过信贷风险补偿、科技担保、专利权质押融资等引导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建立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构建完善省政策性融资担保工作领导机制,调整充实省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领导小组成员,推进11个设区市建立工作领导机制。督促、推进各地政策性担保机构建设和增资扩股,业务范围基本覆盖全省。贯彻实施新修订《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条例》,做好新老监管法规的衔接;推动出台《关于促进融资担保行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2019年,全省各地新设和增资了一批政府性担保公司,有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113家,注册资本302.66亿元,同比增加了42.58亿元,增长16.4%,资本实力显著增强。

信息来源:省经信厅(省中小企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