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三五”③ | 浙江省技术创新发展成就

发布时间:"2021-01-08 08:48" 


开栏的话: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当前,全省经信系统正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精神,着力谋划“十四五”时期经信工作干什么、怎么干,争先创优、克难攻坚,勇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开路先锋,努力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展现经信担当、作出经信贡献。


12月17日起,浙江省经信厅官方网站开设“回眸‘十三五’ 展示新成就”专栏,系统梳理“十三五”以来全省经信系统的改革发展成就,见证可喜变化,传递发展信心,开启崭新征程。敬请垂注。


主体地位再强化

创新能力跃台阶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叠加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回望“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通过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把创新作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强谋划推进,《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总体进展顺利,主要指标和任务稳步推进,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企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全省企业的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费用、研发项目和研发成果均占全社会总数的70%以上。             

                                          

企业研发投入不断提高。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由2015年的854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1697.37亿元,年均增长18.7%;全省规上工业企业R&D经费支出额占营业收入比重由2015年的1.35%提高到2019年的2.3%,居全国第一。企业技术中心梯度培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数分别由2015年的93家、895家上升至2019年的131家、1069家,平均每年新增9.5家、43.5家,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9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总数居全国第二。创新主体培育不断加快。加强单项冠军企业培育,引导企业长期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的创新、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培育,累计培育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31家,总数居全国前列。


产学研合作形式多样化。“十三五期间”,着力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充分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互补优势,加快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探索“研发—成果转移转化—中试—产业化”路径。         


积极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建设。围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新材料、智慧医疗、智能光学感知、智能制造及优势传统制造业等7大领域创建了1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着力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前沿共性关键技术、促进行业新型通用技术的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聚焦国家和我省重大发展战略需求,系统谋划创新中心未来布局,加强对已建创新中心验收和运行评估,推动制造业创新中心持续健康发展。加强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建设。“十三五”期间,加快推动产学研紧密合作,提高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新创建联盟52家,累计创建97家。研究制定《浙江省重点产业技术联盟建设提升实施方案》,优化联盟建设与运行管理,切实发挥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在研发创新、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育等方面的互补优势,推进务实高效合作与开放协同创新,集聚创新资源要素、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实施产业链护链行动。出台《浙江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护链实施办法》。聚焦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根据全产业链供应、关键环节掌控、关键共性技术突破等需求,优选龙头骨干企业牵头,拟组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105家。



智能化转型示范带动强。“十三五”期间,我省积极推进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智能化改造进程,经过机器换人、数字化改造和智能制造模式的叠代升级,积极部署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试点建设“未来工厂”。


“两化”融合水平不断提升。2019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6228亿元,同比增长14.5%。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指数居全国第二位。目前,我省重点制造行业典型企业装备数控化率达到60.7 %、工业设备联网率达到42.3%,为行业、企业和地方经济带来巨大“红利”。示范效应带动性强。在电子信息、轻工纺织、医药石化、汽车及零部件等重点行业中组织实施了61项“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居全国前列,累计建成263家省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引领全省行业智能化升级发展。对标“灯塔工厂”,制订印发《浙江省培育建设“未来工厂”试行方案》,在全国率先提出“未来工厂”建设参考要素及指标内容,建设“未来工厂”12家。平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在全国率先建立健全智能制造专家指导服务工作机制,目前已向19个重点县(市、区)派驻了专家指导组,共选聘专家182名,开展“面对面个性化”指导服务,取得积极成效。围绕打造专业化高水平的供应商队伍目标成立了省智能制造供应商联盟,汇聚了100多家细分领域的智能制造供应商。创新金融服务智能制造机制,针对智能制造项目的融资需求,开展“融资、融物、融服务”一体化的智能制造金融服务试点工作。人工智能产业布局加快。截至2019年底,全省共有人工智能产业企业482家,实现总营业收入1987.37亿元,比上年增长22.12%,已形成从核心技术研发、智能终端制造到行业智能化应用的完整产业链,产业竞争力位居国内第一梯队。出台《浙江省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为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培育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型标杆企业45家,评选人工智能优秀解决方案(产品)65项、人工智能典型应用场景25个。


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大。“十三五”期间,我省新产品开发工作成果显著。全省规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从2015年的21284亿元上升至2019年的21722亿元,年均增长6.2%,新产品产值率由2015年的31.9%上升至2019年的新产品产值率38.2%,上升6.7个百分点。


持续加大“三首”产品支持力度。截至2019年底,我省累计认定首台套产品999项(其中国内首台套58项),下达财政奖励资金5.025亿元;在国内率先建立了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机制,累计获得国家首台套保险补贴项目30个,保费补贴21553万元,保障装备价值81.8亿元;省首台套保险补贴项目140个,保费补贴5934.8万元,保障装备价值24.58亿元。累计获得首批次重点新材料国家级保险补贴项目35个,保费补贴2861万元;省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项目71个,保费补贴267万元。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全省工业新产品计划备案数由2015年的4020项上升至2019年的8687项,年均增长21.2%;完成开发的数量由2015年的1796项上升至2019年的4794项,年均增长27.8%。推广应用不断加快。“十三五”期间,累计认定浙江制造精品1010项,通过省市县联动每年推动开展“十行百场”“四新”成果推介对接活动,累计开展400余场活动。2020年制定出台《浙江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实施方案》,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信息来源:省经信厅(省中小企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