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开幕。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作为新兴产业,我国数据产业正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姜江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采访,围绕数据产业发展总体情况、区域分布及产业生态价值进行解读。据了解,目前我国数据产业规模超过5.8万亿元,2025年至2030年有望继续保持15%以上的年均增长率。具体来看,数据产业主要包括数据开发利用、流通交易等6类业态。姜江表示,我们初步估算,数据产业从业人员超过500万人,像是数据标注员、数据经纪人、数据科学家、数据分析师、算法工程师等等,都是伴随数据产业这一新兴产业而出现的新职业。数据产业这一新兴产业,在产业分布上又呈现什么样的特点?最新测算显示,东部地区产业规模占大头,占全国比重近七成。我国数据产业呈现梯次分布格局,东部、中部(含东北)和西部地区的数据产业规模分别为40819亿元、10075.6亿元和7699亿元,占全国比重分别为69.7%、17.2%和13.1%。(数据来源:国家数据发展研究院)其中,长三角地区产业聚集效应突出,聚集数据企业超过10万家,产业规模占全国的22.6%。在杭州,这个数据交易中心平均每个月上架数据产品90多个,数据需求方采购之后,就能利用这些数据集进一步开发行车导航、贷款风控等不同的应用软件和后台系统。
姜江表示,当前,我国数据产业重点企业区域分布呈现出东部地区引领,中西部地区比翼的这样一个发展格局。这与东部地区拥有相对好的智力科教资源和数据技术供应条件,比较丰富的用数市场,比较健全的数据产业链上下游生态条件等因素密切相关。最新数据还显示,随着数据的应用场景不断细分,一批以数据为主营业务的企业正在加快“破土生长”,数据产业生态更加多元。目前,各省市已成立数据集团超过160家,这些数据集团重点聚焦的业务领域包括公共数据开发利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等。中央企业成立了近500家数字科技公司,与此同时,超百家央企数字科技公司已为外部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此外,一些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针对数据合规与治理、数据资产化等相关业务,正在加快成立专业化团队和分支机构。
姜江表示,越来越多的企业、个人意识到,数据加持下,可以更加低成本、高效率、精准化、个性化地做出生产、生活方面的决策,可以创造出超出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下的全新产品服务、全新的产业生态价值。